“這么長時間了,喝口水都吐,一粒米都沒吃,活生生的一個人難道就要被餓死么?”
6月2日,看著躺在病床上扎著液體的母親,張師傅(化名)心里別提多難受了。
2012年,李奶奶(化名)因右腎血管平滑肌瘤伴鈣化,在當地醫院做了右腎切除術。
2019年,李奶奶又因腹腔巨大腫物,在當地醫院開刀切除了腫瘤和膽囊。
“這肚子里的腫瘤怎么跟賴皮一樣,賴在這里就不走了!一次切了腎,一次切了膽,它非要把肚腸霍霍完才走么?”說起李奶奶的既往病史,張師傅有些激動!斑@次好了,人家醫院說什么解剖復雜、難度太高,讓來市醫院試試看吧!”
張大爺帶著李奶奶來到我院普外科就診,侯志云副院長及其團隊看到李奶奶的CT片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!澳[物已經擠壓了肝臟、右側結腸,而且腫物靠近第一肝門和下腔靜脈,我估計起碼有6斤重?紤]到患者已經做過兩次腹腔手術,年齡又大(77歲),蛋白又低(23g/L),手術難度非常大!”侯院長憑借多年的經驗,認為只要詳細制定手術策略,積極認真準備,李奶奶并不是毫無生機。
在給予李奶奶胃腸減壓、補液、營養支持、抑酸等對癥治療后,普外科準備于6月4日,為李奶奶切除這個肚子里的“大疙瘩”。
6月3日——術前
“媽!,沒事明天就能吃東西了,和你前兩次一樣,睡一覺疙瘩就沒了。你要不放心,我就再去找找侯大夫、金大夫給你問問!”張師傅安慰著母親,轉身出了病房。
張師傅口中的侯大夫、金大夫就是我院副院長、普外科主任、肝膽專家侯志云和普外科一病區副主任金建云。
“說實話,這些年做了這么多手術,一般有把握的我都會直接說沒問題,但你母親我只能說把握有,但是我并不敢保證!”侯院長和張師傅交了底,張師傅一臉凝重。
6月4日——手術
一大早,第一臺手術就是李奶奶的“全麻下行腹腔腫物切除術”。侯志云、金建云、劉鴻章、張敏杰四人組成的手術團隊,開始了緊張的手術。術中見腫物與側腹壁、橫結腸粘連,將右半結腸及肝臟向內側擠壓,腫瘤擠壓十二指腸及右側結腸,導致進食困難。為了將腫物切除干凈,不留“尾巴”,侯志云團隊一寸一寸地仔細分離粘連,然后沿著腫物包膜將其完整切除,手術一直持續了2小時20分鐘,這對于一向以來以“手快”著稱的侯志云來說,已經算耗費時間較長的手術了。
術后
做完手術的第三天,普外科為李奶奶做了排氣,開始經口進食。第九天,李奶奶拔去腹腔引流管后康復出院。
病理結果顯示,李奶奶腹腔內的巨大腫物為脂肪肉瘤。
脂肪肉瘤是腹腔軟組織腫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,其中,黏液樣脂肪肉瘤占比約30%-50%,完整切除腫瘤是脂肪肉瘤獲得潛在治愈機會的唯一有效辦法。進行腹腔巨大脂肪肉瘤切除手術的外科醫師,需要具備專業的解剖知識,避免損傷腹腔大血管、泌尿生殖器官及消化器官,以最大限度減少術中及圍手術期并發癥。目前,定期篩查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仍是提高脂肪肉瘤病人生活質量的關鍵。